山东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网 >> 网站首页 >> 廉政教育 >> 廉政文化 >> 正文

父子宰相张氏家风的六个向度

  • 点击量: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4-19
  • 作者:

  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出了父子双宰相,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张英和其子张廷玉。张英(1637—1708年),安徽桐城人,康熙六年进士,十二年任翰林院编修,十六年入值南书房。供职勤谨,应对称旨,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。张廷玉(1672—1755年),康熙三十九年进士,历任文渊阁、文华殿、保和殿大学士及户部、吏部尚书,为官长达50年,“历得三朝,遭逢极盛”。父子宰相可谓政绩突出,为世人称道,而且桐城张氏举业不断,名宦迭出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和传承好的家风。其家风主要包含在张英撰写的《聪训斋语》和张廷玉著述的《澄怀园语》中,展现为读书、立品、礼让、守廉、俭用、养身六个向度。

  读书。张英博学广识,著书颇丰,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其家训《聪训斋语》。在《聪训斋语》中,他首先强调的是读书。其一,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。张英在《聪训斋语》中说:“读书者不贱,守田者不饥,积德者不倾,择交者不败。”“读书可以增长道心,为颐养第一事也。”能读书为文,必然受到尊重,而不在功名得失。他还认为“人心至灵至动,不可过劳,亦不可过动,惟读书可以养之”,故而一生饱读诗书,至劳不辍,心境澄澈。其二,他重视读书的方法。张英在《聪训斋语》中说:“读书须明窗净几,案头不可多置书。读书作文须凝神静气,目光迥然,出文与题之上,最忌坠入云雾之中,迷失出路,多读文而不熟,如将不练之兵,临时全不得用,徒疲精劳神,与操空拳者无异。”张廷玉在科场中屡取功名,与父亲的悉心教诲是分不开的。

  立品。立品就是怎样做人。张英主张立品要以谦让、益人为本。他在《聪训斋语》中说:“言思可道,行思可法,不娇盈、不诈伪、不刻薄、不轻佻。”他居乡时,与人相交“厚重谦和”。他晚年在龙眠山构筑“双溪草堂”,与乡民相处,从不以宰相自居,遇到担柴人,主动让路,与人方便。他认为每个人所言所行不可能“全是”,遇到别人“非之、责之”或“不以礼者”,要“平心和气”,做到“恕人”。张廷玉秉承立品家风,他在《澄怀园语》中说:“凡人看得天下事太容易,由于未曾经历也。待人好为责备之论,由于身在局外也。‘恕’之一字,圣贤从天性中来;中人以上者,则阅历而后得之。”他要求自己和家人“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,惟恐有损与人”,“与其于放言高论中求乐境,何如在谨言慎行中寻求乐境耶”。

  礼让。张英在《聪训斋语》中指出:古人有言:“终身让路,不失尺寸。”老氏以让为宝,左氏曰:“让,德之本也。”“自古只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,未闻忍与让翻以酿后来之祸患也。欲行忍让之道,先须从小事做起。”六尺巷,彰显张氏礼让之风。据史料记载,桐城张家与吴家比邻,两家之间有一块空地,因建房引起一桩产权纷争。张英接悉家书后,批小诗一首: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家人阅后立即让地三尺,吴家见状也撤让三尺,于是就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道。张英的一封家书,化解了邻里之争,“让他三尺”的礼让美德,让出一条流光溢彩的六尺巷,宰相之风广为留传,成就一段佳话。

  守廉。张英认为,为官要以清廉为第一要务。他在《聪训斋语》中说:“人能知富之为累,则取之当廉,而不必厚积以招怨;视之当淡,而不必深忮以累心。”“使我为州县官,决不用官银媚上官。”他在30余年的官宦生涯中,偶有挫折,或被降职,但最终仍以其处事清廉、才华过人而被起用或提拔。许多清正廉洁的地方官,因为有他的举荐而得到重用,其亲朋故友,邻里子弟,中进士者多达十人之众,而没有谁因为他的提携而升迁。张廷玉一生身系要职,他也甚为强调居官清廉乃分内之事。他在《澄怀园语》中说:“居官清廉乃分内之事。为官第一要‘廉’,养廉之道,莫能如忍。人能拼命强忍不受非分之财,则于为官之道,思过半矣!”他数充乡试、会试总裁而公正无私,使天下士子“心自静,品自端,于培养人才,不无裨补”。

  俭用。张英主张以俭为宝。他在《聪训斋语》中说:“以俭为宝,不止财用当俭而已,一切事常思节啬之义,方有余地。”“俭于居身而裕于待物,薄于取利而谨于盖藏,此处富之道也。”他对京师同僚“一席之费,动逾数十金”深感不安。他严于律己,身体力行,致仕归乡后,“誓不著缎”,“不食人参”。他在六旬之期,反对家人、学生、同僚为他祝寿,用设宴之资周济他人。张廷玉秉承父亲俭用之美德,寝处皇帝赐居戚畹旧园十余年,生活十分俭朴,连日用器具都不齐全,“所有者皆粗重朴野,聊以充数而已”,以致王公同僚等“多以俭啬相讥嘲”。他告诫子孙,“生富贵之家”,切不可“染纨绔之习”。

  养身。张英重视养身。他认为养身其一在“静”。他在《聪训斋语》中记载:《传》曰:“仁者静。”又曰:“知者动。”每见气躁之人,举动轻佻,多不得寿。古人谓:“砚以世计,墨以时计,笔以日计。”动静之分也。静之义有二:一则身不过劳,一则心不轻动。凡遇一切劳顿、忧惶、喜乐、恐惧之事,外则顺而应之,此心凝而不动,如澄潭、如古井,则志一动气,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。其二在“乐”。张英自得其乐,他仿效白居易的字“乐天”,以“乐圃”为号,要常有自得其乐。他还自拟一副对联:“富贵贫贱,总难称意,知足即为称意;山水花竹,无恒主人,得闲便是主人。”悠然之情,流淌其间。此外,他还训示儿子要乐观处世,以做善事为乐。他教诲子孙“能做好事一两件,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矣!”他在过60岁生日时,不按惯例做,而是让妻子用所需花费制作一百件棉衣裤,送给路上忍饥挨冻的人们。

  父子宰相的张氏家风的六个向度,彰显于国为栋梁,于家为风范。(作者:王春雷     来源:学习时报